新能源客車2017年產量10.5萬臺,宇通/比亞迪/中通客車排名前三
所屬分類:行業新聞 發布時間:2018-01-30 閱讀量:174
根據工信部合格證產量統計,我國新能源客車2017年12月共計生產40154輛,與2016年12月產量39780輛基本持平,其中純電動客車36191輛,插電式混動客車產量3776輛,燃料電池客車187輛,不同動力類型的客車均在12月達到了一年的最高峰。
從下面的2014-2017年月度走勢圖可以看出,2017年前10個月市場表現不佳,11月和12月開啟了大沖刺,而且由于最后兩個月的產量貢獻(11月及12月產量之和占比2017年全年產量的58%),2017年1-12月新能源客車累計生產105214輛,與2015年全年的111647輛、2016年全年的135273輛差距縮小。而據新能源客車行業2017年年初的估算,2017年全年產銷大約在7萬輛左右的水平。
靜觀新能源客車領域的產銷變化,繞不開的是新能源政策。2015年11月和12月,新能源客車的月產量達到22408輛和32897輛,達到當年歷史最高水平。其驅動力是2015年4月發布的《關于2016-2020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支持政策的通知》。該政策主要內容為,國家從2016年起不再僅根據客車車身長度來實施補貼(6-8米純電動車補貼30萬元/輛,8-10米純電動車補貼40萬元/輛,10米以上純電動車補貼50萬元/輛),而是設定 “單位載質量能量消耗量”這個指數來分檔補貼,并且6-8米純電動客車最高補貼額下降了5萬元/輛。在該政策刺激下,新能源客車市場年產量達到11.16萬輛,11月和12月兩個月的合計產量占到全年產量的49.5%。 到了2016年,由財政部牽頭的幾大部委在4月份正式啟動騙補核查,并陸續有新能源騙補企業名單公布,2016年10月下旬,業內傳出國家相關部門正在調整新能源補貼標準的消息,加之媒體傳播,行業基本確認2017年新能源客車的財政補貼將再次大幅下調,客車運營商(公交公司、租賃公司和旅游公司等等)再次集中下訂單,客車企業搶裝和滿負荷生產車輛的場景重演,11月及12月產量分別達到27288輛和39780輛,最后兩個月的新能源客車產量同樣占比全年產量(13.53萬輛)的49.5%。 由于政策因素引發的年底反轉在2017年也不例外。2017年10月底,關于2018年新能源補貼大幅退坡的消息在網上盛傳,新能源客車依然是調整最大的細分領域,降幅高達40%以上。政策調整再一次牽動客車企業緊繃的神經,廠商搶裝車輛及集中交付訂單等促使了11月及12月產量沖高,兩個月的累計產量達61242輛,占比全年新能源客車產量的58%,高于2015及2016年占比情況。 宇通/比亞迪/中通累計產量排名前三 車企方面,就12月產量來說,宇通、比亞迪、珠海銀隆分別以8696輛、3295輛、3031輛排名前三,中通客車以單月產量1973輛排名第四。從單月產量水平看,11月僅有四家產量過千,12月則有12家企業,前十五強只有蘇州金龍、東風汽車、上饒客車產量在千輛以下。